新生儿常见的3种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经常让新手父母手足无措,现在我们就来看看3种常见黄疸的症状及治疗。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由疾病引起的,发生在新生儿特定时期,会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并于生理性黄疸混淆,造成确诊及治疗上的困难。
病因
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原因所致,包括免疫性溶血(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婴儿的红细胞大量溶解,发病急,病情危重,必须在分娩前作出诊断,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换血、输血等抢救措施)、血液病、新生儿感染、围产缺氧、药物因素、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以及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发病率较高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这是一种遗传病)等。
症状
1.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迅速出现黄疸;
2.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
3.黄疸超过2~4周仍不退,甚至进行性加重;
4.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5.粪便呈灰白色,尿液呈浓茶色;
6.肝脏肿大,质地硬,伴肝功能损害;
7.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
诊断
病理性黄疸是由多种不同的疾病引起的,通过询问病史和必要的检查,医生不难作出诊断。
孩子出生后几天,皮肤黄,看黄疸是否继续加深还是渐渐变淡。此外,还须注意查看大小便的颜色,如果尿色增深,粪便颜色变淡,都可能是病理现象,这对判断黄疸的性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治疗
1.光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2.白蛋白可以减少游离的胆红素,一般用于生后1周内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3.在生后的头几天,喂养不够的新生儿能够用增加喂养的频率和奶量的摄入来改善黄疸的程度。
4.如果非常严重的,就应该手术治疗。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