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脑膜炎,很多人会想到后遗症而感到恐怖。其实,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脑膜炎的治愈和减少后遗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脑膜炎早期有些什么症状,脑膜炎能否彻底治好,可能有哪些后遗症等问题,在此作些简单介绍。 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和脑膜炎症状不典型,使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并发症及后遗症相对比年长儿稍多一些。并发症中以硬脑膜下积液、积脓较多见,后遗症中以脑积水、四肢屈曲、智力低下较常见。如能及时诊断,尽早得到正确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同样可以彻底治愈。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败血症密切相关,多由于同类致病菌引起,也可以说是败血症的一个合并症。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在败血症行感染的情况下,病菌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发生化脓性脑膜炎。此病死亡率高,后遗症多。 新生儿患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出现哭声改变、尖叫、易激惹、易惊,随即哭声变弱,甚至不哭转为嗜睡、吐奶(为喷射性呕吐)、头后背发直、两眼凝视或斜视、全身伴有抽搐等症状。有经验的大夫一触摸囟门,感觉饱满、张力增高,就要考虑做腰椎穿刺,进行脑水检查。 此病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50%左右,可并发脑...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母乳喂养 一、母乳喂养的趋势 近来,国际上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把在2000年4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0%列为全球奋斗目标。 在40年代,工业飞速发展,奶粉及代乳品的生产促使人工喂养逐步代替母乳喂养。它首先在工业发达国家盛行,以后逐渐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到70年代中期,专家们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母乳喂养的科学研究,证实了母乳喂养的无比优越性。从此,发达国家的母乳喂养率逐步上升,而在不少发展中国家母乳喂养率却在下降。据调查,在全世界范围内,母乳喂养的发展趋势是:“高母乳喂养率→下降→上升”。在这个变化趋势中,生活较富裕、受教育较多的人群处在主导地位。 二、什么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198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办的母乳喂养定义会上,将母乳喂养分为六类: 全部母乳喂养。全部母乳喂养又分为两种:(1)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2)几乎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还给婴儿吃维生素、水、果汁,但每天不超过1-2次,每次不超过-2口。 ...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红通通的初生婴儿,真的好可爱喔!不过小婴儿的身体还相当脆弱,若发生呼吸急促、前囟门凸起或凹陷、拉肚子及发烧等四大新生儿危险讯号时,妈咪就得仔细观察,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危险讯号one:呼吸急促 “宝宝突然喘个不停,该怎么处理?需不需要马上送医?”、“孩子为什么会呼吸急促?有什么方法预防?”千万不可小看呼吸急促的危险性,“它”可能会危及孩子的性命。 呼吸急促原因大搜查新生儿若呼吸急促,在排除先天性肺部没有发展成熟的因素之外,就可怀疑是否有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1、上呼吸道感染 宝宝上呼吸道的疾病有可能是因为喉头、喉骨发育不完整(即软喉);或是上呼吸道狭窄、阻塞及异物吸入等因素所造成;另外也有可能是病毒性感染,如哮吼等。 再来也有可能是喉头水肿,黄亮迪进一步表示,喉头水肿是一种急性过敏,即一种急性、过敏性的声带水肿,多半是因海鲜、药物或是蜜蜂叮咬引起的,与体质没什么关联,且多合并有呼吸道水肿。 2、下呼吸道感染 造成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很多,黄亮迪依次说明常见的原因有: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如果宝宝于34周以内出...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危险讯号one:呼吸急促】 “宝宝(宝宝食品)突然喘个不停,该怎么处理?需不需要马上送医?”、“孩子为什么会呼吸急促?有什么方法预防?”千万不可小看呼吸急促的危险性,“它”可能会危及孩子的性命。 呼吸急促原因大搜查 新生儿若呼吸急促,在排除先天性肺部没有发展成熟的因素之外,就可怀疑是否有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1.上呼吸道感染: 宝宝上呼吸道的疾病有可能是因为喉头、喉骨发育不完整(即软喉);或是上呼吸道狭窄、阻塞及异物吸入等因素所造成;另外也有可能是病毒性感染,如哮吼等。 再来也有可能是喉头水肿,黄亮迪进一步表示,喉头水肿是一种急性过敏,即一种急性、过敏性的声带水肿,多半是因海鲜、药物或是蜜蜂叮咬引起的,与体质没什么关联,且多合并有呼吸道水肿。 2.下呼吸道感染: 造成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很多,黄亮迪依次说明常见的原因有: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如果宝宝于34周以内出生,那么肺部的发育可能尚未成熟,就有可能有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再来也有可能是新生儿肺炎引起败血症,使呼吸窘迫;或是胎便吸入症候群、先天性心脏病等,使氧气...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发烧该怎么办? 退烧药是儿科最常用的药物。家长们都很熟悉,也能说出这些药的名字。但许多家长对退烧药的用法、作用不完全了解,因此有时使用不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退烧药不是万能药,并非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一用退烧药后体温会从高热降至正常,而且就不再升高。退烧药的作用只 是临时降温而已,而且也不可能完全降至正常,作用时间2小时,过时体温还得上升,这就是退热剂的应有效能。 有些父母把退烧药和其他药一样用,不论体温的高低,每4小时即服用1次。有时体温不太高也服用退烧药,这种做法是不妥的。退烧药只是临时性用药,没有必要定时服用。退烧药只是在高热时应用,婴幼儿体温超过39℃,大年龄儿童超过38.5℃时应用。 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不宜服用退烧药,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新生儿的汗腺尚不发达,退烧药起不到多大作用,有时反而会引起虚脱。所以新生儿不宜服用,二三个月婴儿应慎用,或遵医嘱。 那么,新生儿发烧到底该如何退烧呢? 新生儿发烧用药需要特别的注意,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则: 1、新生儿发热时,千万不能给他吃小儿退热片、阿司匹...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引起新生儿发烧的原因,最普遍的便是打预防针,其次则因受细菌感染。譬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察觉宝宝发烧5招,一般孩子的正常体温在摄氏36.7℃~37.5℃之间,父母照顾时若未稍加注意,往往很难察觉孩子是否发烧了。 下面提供父母几招辨别宝宝发烧的方法: 1、用触觉的方式,可发现宝宝的身体及额头温度比平常高。 2、以量体温的方式确知。如果宝宝体温超过摄氏37.8℃,即表示已发烧。 3、宝宝发烧时的外表特征:脸部潮红、嘴唇干热,并显现哭闹不安。 4、若已发烧一、二个小时,或因疾病引起之发烧,通常会影响宝宝食欲。 5、宝宝发烧后,其尿量较少且颜色较深。 婴儿因尚不懂事,所以在测量体温时,往往无法安静下来,这时父母又会担心,宝宝动个不停,量体温准吗?产科医生表示:“不论是以腋温或肛温测量,只要有密闭夹紧,测出之温度原则上还算准确。 测量体温时应注意的要点 1、使用腋温比肛温好。因肛温必须插入肛门内,对宝宝较刺激;腋温则较温和。 2、三岁以下的宝宝应使用水银肛温表;当然,使用耳温枪的准确及安全性已...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l、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平均3.0kg左右,身长46—53cm左右,头围33—38cm。 2、新生儿一天要睡20小时,大约有3小时是深睡不醒的。 3、新生儿的眼对光反应敏感,特别喜欢看脸的外形,2周内的新生儿己能区别出妈妈与爸爸的脸外形。 4、新生儿的听觉已相当灵敏,因为在胎内早己听惯母亲平时讲话的声音及母亲主动脉搏动声的节律,所以在哺母乳时比较安静,出现亲切感和安全感,而当新生儿哭吵时,只要母亲发声呼唤孩子即能安静,换了父亲的呼唤声就没有同样的效果。新生儿还能区分声音的高低、音。向和声音持续时间,平均出生58小时的新生儿己能区分200和1000Hz的音。 5、新生儿出生时嗅觉中枢及末梢早己发育成熟。哺乳时新生儿闻到乳的香味就会积极地寻找乳头。 6、新生儿的味觉已发育很完善,对不同的味觉产生不同反应。出生仅2小时就能对味觉进行分辨,对微甜的糖水表示愉快,对柠檬汁表示痛苦,还能区别不同浓度的糖溶液。出生最初几天女婴比男婴更喜欢甜味。 7、新生儿的触觉有高度的灵敏性,尤其在眼、前额、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 8、新生儿两手握拳很紧,在俯卧位...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宝宝的成长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初为人父人母的,可爱的宝宝是否健康?是否营养充沛,是爸爸妈妈们所关注的。下面就向那些父母介绍一下新生儿发育有哪些特点? l、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平均3.0kg左右,身长46—53cm左右,头围33—38cm。 2、新生儿一天要睡20小时,大约有3小时是深睡不醒的。 3、新生儿的眼对光反应敏感,特别喜欢看脸的外形,2周内的新生儿己能区别出妈妈与爸爸的脸外形。 4、新生儿的听觉已相当灵敏,因为在胎内早己听惯母亲平时讲话的声音及母亲主动脉搏动声的节律,所以在哺母乳时比较安静,出现亲切感和安全感,而当新生儿哭吵时,只要母亲发声呼唤孩子即能安静,换了父亲的呼唤声就没有同样的效果。 新生儿还能区分声音的高低、音。向和声音持续时间,平均出生58小时的新生儿己能区分200和1000Hz的音。 5、新生儿出生时嗅觉中枢及末梢早己发育成熟。哺乳时新生儿闻到乳的香味就会积极地寻找乳头。 6、新生儿的味觉已发育很完善,对不同的味觉产生不同反应。出生仅2小时就能对味觉进行分辨,对微甜的糖水表示愉快,对柠檬汁表示痛苦,还能区别不...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很早前想起一个“栩”字,想取其栩栩如生之意,老婆一直不同意,说这个字有十画,笔画太多,小孩子不容易写。再说也容易被人读成羽,而按照取名的基本原则,不容易认的字要避开,否则老师在课堂上因为怕念错字不敢叫他,那他就会丧失很多被提问和当着众人面回答问题的表现机会。这个我喜欢的字就此告废。 取名还真不是件易事,尤其关系到学中文的人的声誉——老婆动辄来一句:你还学中文的,连个名字都想不出来。老婆的嘲讽当然可以不当回事,可给孩子起个伴他一生的称号,也是为人父者神圣的使命,是一件非人人有的荣耀,自然是怠慢不得。 假日里没事懒在床上时又被老婆催起名字,我索性搬了两本字典,一本新华大字典,一本英汉双解。汉语词典里先在部首检字表里找那些笔画少的,找到一个“可”,想到一个“可汀”,后一个字是水中陆地之意,觉得意思还好。 老婆说容易读成客厅,被否。“可非”,取肯定又否定之意,有点哲理味道,但老婆说有点象女孩名,否了。想了个“安可”,象是问句,关键是与英文的“uncle”谐音,整天被人叫叔叔,也不好。此招不灵。 又想了个办法,随便翻开字典的某一页,找到哪个字算哪个。这叫偶然发生...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口吐泡泡小心是肺炎 导读:未满月的宝宝竟玩起了口吐泡泡,家长以为孩子聪明又贪玩,医生诊断却是患了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口吐泡泡的原因: 门诊中会有少部分肺炎宝宝表现出口吐泡泡,这是因为新生儿的气管又短又窄,且呈漏斗状,呼气时,肺内气体通过狭窄的气管冲出,将气管内的痰液通过短短的呼吸道冲出口腔,气体通过污浊的痰液时产生泡泡。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还不成熟,唾液分泌量少,3-4个月唾液腺开始发育,唾液分泌量增加。但是,此时宝宝的口腔相对较浅,吞咽能没有发育完善,闭唇和吞咽的动作不协调,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所以容易出现流口水和吐泡泡的现象。无需治疗,会自行消失! 新生儿口吐泡泡需防肺炎: 新生儿尤其是月龄小的,肺炎的症状很不明显,一般没有咳嗽的情况,体温不升高,甚至低于正常!有时仅仅能观察到的是“口吐泡泡”的现象,或者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从以上特点看,如果宝宝有吐泡泡的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如不满三个月,很有可能是肺炎症状;如在三四个月,则多是正常的。判断是否有肺炎迹象可以从宝宝的呼吸、进食、精神状态、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状况来近...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