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臀部长有一种鲜红的红斑,医学上称为“尿布皮炎”。其特点是红斑的边缘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多长在与尿布接触的部位,重者可发生丘疹、水疱、糜烂,如感染了细菌,还可有脓疱、脓苔。这种情况,民间则称之为“红屁股”。 尿布皮炎的发生与下列原因有关: (1)尿布上的肥皂没有漂洗干净,刺激皮肤引起反应。 (2)尿布脏了未及时更换,大便或尿液中的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对皮肤有很大的刺激性。 (3)婴儿腹泻时,大便中含有的酸质对皮肤刺激也可致尿布皮炎。 (4)霉菌引起的霉菌性皮炎。 怎样预防新生儿尿布皮炎? 预防的方法是:注意勤换尿布,尿布的材料应用一些细软、无色、吸湿力强的棉布。清洗尿布时一定要将肥皂或洗衣粉洗净,最好能将洗过的尿布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在太阳下晒干,冬天或阴雨天可烤干。 在垫尿布时不要用塑料布包,以免透气不好易发生尿布皮炎。塑料布垫只可铺在床上或棉垫下。同时孩子大便后要用清水洗净臀部,轻轻揩干,扑粉、保持干燥。 天气温和而孩子又无病时,可适当将其臀部暴露在空气中,每天约1~2小时,这样,即保持了臀部的干...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现在市售的一次性纸尿裤种类繁多,为家长们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有的纸尿裤的外层还设计了浸湿后变色的功能,使用起来很方便。但是纸尿裤外层都是隔水的,有些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发生尿布皮炎,并非所有孩子都能接受,过敏体质的新生儿更为明显。 有些家庭采用白天使用尿布,夜间使用纸尿裤的方法,既可以使新生儿臀部脱离长期高湿环境的不良影响,又能在夜间使产妇和孩子得到很好的休息,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 自制尿布应该选用柔软的白色纯棉织品,因为纯棉织品吸水性好,白色能够及时反映大小便异常时的颜色和性状变化。 家里用过的旧床单或被套是理想的材料,如使用新布,必须仔细清洗之后再用。尿布裁成50-60厘米见方,折叠成长条使用,也可以将一块尿布对角折叠2次成三角形,另一块折叠成长条形,使用时长条形房子里面,三角形房子外面,三角形尿布的两侧角钉上带子,下角做个布环,将带子通过布环打结就可以做成一个简易尿裤,不易散脱。 如果天气不热的话,尿布可以垫的得厚一些,以免污染衣被。尿布外面不宜放置橡胶布或塑料布,影响水分的蒸发,容易出现尿布皮炎。 新生儿尿布的选择和使用 尿...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屁股如何清洗? 小屁股的皮肤非常薄,皮脂腺、汗腺等各项功能尚不成熟,容易受到伤害。但是它每天都要接触尿液、粪便里的细菌,还有外界环境中的各类刺激物、致敏物,所以直接受伤害的机会又恰恰很多。因此宝宝的小屁股从未安静过,常常出问题,时不时地还会发生红屁股。小屁股牵动着妈妈的心,天生娇嫩的它正期待着保护,你又怎能忽略? 清洁宝宝的屁股不能单用水洗 一般父母会选择用水洗的方式清洁波阿爸,但殊不知,这样做会不知不觉伤害你的宝宝。因为宝宝的皮肤表面有一层皮脂膜,对外来刺激具有天然屏障作用,经常用水和布擦拭、清洗、会带走天然皮脂,虽然,水能把屁股洗干净,但一旦皮脂层被破坏,就很容易引起红屁股。所以要保护宝宝的小屁股,传统的方式该得到升级了! 升级传统的洗屁股方法 就象洗澡后,会给宝宝涂上润肤露,小屁股也同样需要滋润。专家表示:可以试用婴儿护肤柔湿巾,它含有婴儿润肤露,能起到清洁和滋润肌肤的双重功效,在小屁股上留下一层滋润保护膜,这样就降低了红屁股发生的可能,将宝宝天生的娇嫩好好留住。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出生以后回到家中,常常是与产妇同在一个房间里。受到传统育儿方式和习惯的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房间一般都紧闭门窗,而且家人进出时总要随手关上门。结果,新生儿居室中空气不流通,气味也极不好。不少人以为新生儿就应该这样保护,不然就会患病。 事实上,新生儿与成人一样,也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居室在注意保暖的前提下适当通风,只是不要让风直吹到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是有利的。如果是夏天,室温还要适当降低一点,必要时可以使用电扇(不对着孩子和产妇),以免中暑。 新生儿居室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洁、安静。新生儿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平均每天要睡20~22个小时,安静的环境是必要的。为避免空气中尘土飞扬,每天要用湿布擦拭桌、椅,并在洒水后扫扫地。 2、保持湿度。北方地区空气干燥,要采取些措施增加湿度。如冬天在暖器上放一盆水,炉子边挂一些湿衣服或毛巾,使水分蒸发。有条件的使用加湿器亦可。 3、不要让过多的人探望孩子。亲朋好友总出于热心,要来看一看刚刚出生的小宝宝,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多人进出新生儿房间,可能带来呼吸道传染病菌,孩子易患病,而且人多嘈杂,也影响产妇和新...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是在新生儿期存在许多特殊反射,它是大脑皮层未发育成熟的暂时表现,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尽管反射消失的时间有个体差异,但长期缺失、不对称或持续存在都应视为异常。 一、觅食反射 如果用手指轻触新生儿的面颊,他会把头转向你的手指并把口张开。 二、吸吮反射 只要在新生儿的口内放点东西,如成人的小拇指,他会吸吮,并且吸吮的动作极其强烈,甚至在用指或乳头等的刺激已经移开后,吸吮动作仍会继续一段时间。 三、抓握反射 用手指或笔杆等物体按压新生儿的掌心,他人用手指紧握笔杆不和,甚至可以把他的身体悬挂起来。 四、巴宾斯基反射 用手指由新生儿脚跟部轻轻向前划足掌外侧,新生儿的表现是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张开。因为这种反射由法国神经科医生巴宾斯基发现,故得此名。 五、步行反射 双手失在新生儿双臂的下面,使之处于直立状态,并让他的双脚接触坚实的表面(如桌面)时,新生儿会移动他的双腿,做出走路或迈步的动作,好像迈步要走的样子。 六、爬行反射 当新生儿腹部朝上即俯卧时会表现出“爬行反射”。这是因为他的双腿还像在母亲子...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经常让新手父母手足无措,现在我们就来看看3种常见黄疸的症状及治疗。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由疾病引起的,发生在新生儿特定时期,会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并于生理性黄疸混淆,造成确诊及治疗上的困难。 病因 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原因所致,包括免疫性溶血(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婴儿的红细胞大量溶解,发病急,病情危重,必须在分娩前作出诊断,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换血、输血等抢救措施)、血液病、新生儿感染、围产缺氧、药物因素、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以及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发病率较高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这是一种遗传病)等。 症状 1.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迅速出现黄疸; 2.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 3.黄疸超过2~4周仍不退,甚至进行性加重; 4.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5.粪便呈灰白色,尿液呈浓茶色; 6.肝脏肿大,质地硬,伴肝功能损害; 7.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 诊断 病理性黄疸是由多种不同的疾病引起的,通过询问病史和必要的检查,医生不难作出诊断。 ...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你知道吗?婴儿的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唾液分泌较少,黏膜较干燥,如果护理不当,不仅易发生口腔疾病,也常导致消化道和全身疾病,损害健康。所以,新生的宝宝也有不可忽视的口腔清洁问题。 注意!常见口腔问题 1.关键词:鹅口疮 实例重现:新新是早产儿,体质弱,生下来就输了一些营养液、抗生素液。新新妈妈虽然奶水不多还是坚持母乳喂养,但她觉得每次哺乳宝宝都要清洗奶头很麻烦很累人,干脆省略了。 一周后,新新不怎么爱吃奶了,还有吐奶现象,妈妈发现宝宝嘴巴里有很多像奶斑一样的东西粘着在口腔壁上,用棉签也擦不掉。 医生确诊为鹅口疮,开了些苏打水,冰硼散。回家后按医嘱服药后症状的确好转,可一停药立刻就复发。望着新新瘦了一圈的笑脸,妈妈心疼坏了。 解惑:鹅口疮是新生儿时期经常见到的疾病,尤其是早产儿。这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普遍认为是由于新生儿免疫机能低下,如虚弱,营养不良,腹泻,或因感染而长期应用各种抗生素或激素等所造成的。 患鹅口疮的宝宝不严重时无特殊不适,但随着病情加重,婴儿可表现出烦躁不安,进食减少,且因进食时疼痛而拒食。严重的...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未满28天的初生婴儿称之为新生儿,新生儿疾病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细心的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是正常还是异常,有病了大约是常见病的哪一种,应怎样去就医,要做到心中有数。 新生儿常见疾病有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缺氧缺血脑病(或颅内出血)及化脓性脑膜炎等。病种虽不同,但有其共同的症状,那就是四不:不吃、不哭、体温不升、体重不增,这几个症状常先后出现,或某个症状明显些,也可能几乎同时出现,这是新生儿病的共性,但非早期症状,等到这些症状出现,治疗恐怕就要耽误了,因此,还应掌握新生儿常见病的早期症状及这些新生儿病的特异性。 新生儿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或呼吸不规则、咳嗽、吐沫等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发青,部分足月反应良好的新生儿可有鼻翼扇动等症状。常见于母亲有急产、胎膜早破,母亲或与婴儿密切接触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现先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表现体温不升)、面白、好睡、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腹胀及肝脾肿大等。多见于孕母有发热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脓疱疹、破损等。 缺氧缺血性脑...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常见的异常症状 新生儿疾病初起症状常不典型,且变化快,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应严密观察。因此,对新生儿常见症状应有所了解: 一、腹泻、厌食、肠胀气 因消化系疾病引起,如喂养不当、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等。肠胀气应除外畸形、梗阻。 二、烦躁、嗜睡 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如颅内出血、脑膜炎、其他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 三、发热与体温不升 (一)环境温度变化可因环境湿度的变化引起,也可因衣被过暖或室温较低造成。 (二)脱水热因脱水所致体温升高,给足够水份,体温即下降。 (三)感染脐部皮肤感染及肺炎等。 四、抽搐 全身性抽搐较少见,常为皮层下发作,表现为阵发性瞬目、眼球转动或震颤及口颊部抽动等。多见于: (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出血、脑膜炎、核黄疸及脑发育畸形等。 (二)破伤风常于出生后4~6天出现,伴牙关紧闭、抽搐、角弓反张等。 (三)代谢紊乱低钙血症,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烦躁不安、惊跳、震颤、屏气、喉痉挛以至惊厥;低血糖,多见于早产儿、小样儿、过期产儿、母亲患有 糖尿...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宝宝降生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生理变化,一些父母不了解,常以为孩子生了病。如果了解了这些变化,就不必忧虑了。 新生儿常见的生理改变有: 新生儿脱发: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3周内发生显著脱发。这是由于婴儿出生后,大部分头发毛囊在数天内由成长期迅速转为休止期所致,一般经过9~12周后,小儿的毛囊会重新形成毛球,并向成长期活动,重新生长出新发。 生理性黄疸:约有50~70%的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3天,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第4~6天最重。足月儿在生后10~40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才消退。发生生理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是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的缘故,毋需治疗。 板牙:又称“马牙”,表现为新生儿上腭中线上和齿龈切缘出现黄白色小斑点,常在生后数周到数月内自行消失。发生原因是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潴留肿胀的缘故。切勿挑破,以免感染。 乳腺肿大:男女婴儿皆可见,多在出生后3~5天出现。大小如蚕豆至鸽蛋,一般于生后2~3周消退。原因也是孕妇雌激素对胎儿影响中断所致。不可强力挤压,以免造成继发感染。 螳螂嘴:新生儿两侧颊...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