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宝夜夜难眠8项原因 1个月大以内的新生儿,平均每天有15~20小时的睡眠时间,是成年人的2倍多。宝宝的睡眠周期循环相当频繁,约每2个小时会有短暂的清醒,一个晚上约有7、8个周期,浅睡和深睡交替进行。新生儿每天约清醒2~3小时,之后又进入睡眠状态。“夜啼”有时是宝宝身体不适的表现,以下为你提供8项检视新生儿夜晚哭闹的原因,排除这些原因,宝宝就可以一觉到天明。 1.肚子饿新生儿的胃部容量较小,进食变得较为频繁,有些新生儿在半夜还需要再喂一次奶,当爸妈忘了喂食自然会哭闹不止。 2.尿布湿了新生儿每天大概需要换掉10片尿片,半夜宝宝哭闹不安,可能就是尿布湿了。尿液跟粪便中含有尿素和尿酸等刺激性物质,容易使宝宝的小屁屁不舒服,换尿片不仅可以预防尿布疹,也可以减少宝宝半夜哭闹。 3.白天睡太饱很多宝宝白天睡得十分香甜,半夜无法入眠。所以白天尽量不要让宝宝睡太久,以免晚上哭闹不休。 4.胀气奶嘴孔的大小不同、母亲喂奶的技巧不好、拍气的方式不对等都会令宝宝出现一阵哭闹一阵停止哭泣的胀气症状。这时,父母亲可以用手掌按摩小宝宝的腹部,来舒解宝宝因胀气带来的不适,...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初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妇们刚刚品尝了喜得贵子的兴奋喜悦,还未及细细咀嚼,便又陷入了养儿育女的辛劳中,更有甚者形容生活“神魂颠倒、暗无天日”。 很多产妇抱怨自打孩子出生就没睡过一个好觉,最是惧怕那小儿的夜夜哭闹。住院期间还好—有医生护士检查处理,出院后回到家,就束手无策了,一怕孩子哭闹是重病耽搁,二怕没出月子急诊风寒,真是左右为难。 因此,对年轻父母普及教育新生儿护理知识,从哭声中检查鉴别新生儿的需要和症结所在尤为重要。 新生儿夜间啼哭护理 (1)夜间新生儿啼哭,首先要检查是否排便、排尿,应及时予以清洗,更换尿布,使宝宝臀部保持清爽舒适,防止尿液、粪便浸渍皮肤发生红臀、尿布疹。 (2)啼哭往往是宝宝饥饿的信号,母亲用温水擦洗乳头和乳晕后搂着宝宝使他(她)靠近乳头,将乳头送其嘴里,采取卧位母乳喂养。通常20min左右,用手压乳房靠近宝宝嘴的位置,宝宝会有自己是否吃饱的表现,此种方法乳母不易疲劳且能增进母子感情。母乳不足者可以先哺母乳再添加婴儿配方奶粉。 (3)宝宝啼哭声音较响,力度较大,面色红润,反应较好,可能由于白天受到过多刺激而疲乏,一时难以入...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小儿刚出生时,脑的重量仅有350-400克,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此时,虽说在外形上已具备了成人脑的形状,也具备了成人脑的基本结构,但在功能上还远远差于成人。 所以,小儿刚生下来时,不会说话、不会自主活动,这些能力需要在日后脑发育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具备。 到了1岁时,脑的重量为出生时的两倍,达成人脑重的50%,2岁时为成人脑重的75%。从脑重量增长的速度可以看出,孩子1-2岁时的脑发育是最快的,也就是脑发育的关键期。 在这段时间内小儿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和经验,错过这个时期就不能达到最好的水平。在这段时期,孩子的大脑也最容易受到损伤,但代偿恢复能力也最强。如果损伤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严重的损伤往往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影响至终身。 脑的发育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教育、营养与疾病等,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良好的教育、充足的营养,大脑就会健康地发育起来。 新生儿大脑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怀孕到婴儿出生。 这个阶段我们称为大脑长数量的阶段。当婴儿出生时,大脑已经有大约100~180亿个脑细胞...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有一些本能的反射,这些反射只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如果出生后这些反应不出现,或者到它们应该消失的时候不消失,都表明脑发育不正常。可以通过以下六种反应简单测试一下: 1、吸吮反射 用奶头或其他物体触及新生儿的唇部或放入口中,即可引起孩子口、唇、舌协调运动的吸吮动作。此反射4个月消失。但在睡眠中,或某些场合下,孩子自发的吸吮活动可以持续更长时间。 2、握持反射 用手指或笔杆等物触及新生儿手心时,会立即被他握住不放。此种反射生后2~4个月消失。 3、拥抱反射 让新生儿仰卧在床或检查台的一端,托稳他的头颈,此时若突然放低他的头位,使头向后倾下10~15度,他即出现两臂外展,继而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或者在新生儿头部附近以手用力拍击其床垫,也可以引出此反射。对疑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用这种拍击法为妥。此反射约在生后3~4个月消失。 4、觅食反射 当触及新生儿一侧面颊时,孩子的头会立即反射地转向该侧。若轻触其上唇,则有吮唇动作,作觅食状。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反射在孩子出生后3、4个月消失。 5、巴宾斯基反射 这是一种以其发明...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想要养育一个聪明的宝宝,就要为他打造一个发达的大脑。 我们要挖掘婴幼儿的潜能,就要了解大脑的发育过程: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决定了一切。 大脑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怀孕到婴儿出生。 这个阶段我们称为大脑长数量的阶段。当婴儿出生时,大脑已经有大约100~180亿个脑细胞,接近成人。也就是说婴儿从怀孕到出生,大脑细胞的数量就已经长好了。 第二个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大脑就进入了长质量的时期,脑细胞的体积和其他很多东西还会长起来。 出生之后,由神经细胞连接的“突触”开始形成,突触在三个月的时候数量达到高峰,到三个月时灰质脂肪沉积完成,6个月DNA含量停止增加,到12个月,少突神经胶质细胞达到成人的70%,3岁的时候小脑发育基本成熟,3~4岁神经髓鞘化基本完成。 神经网络的形成 神经纤维的髓鞘像电线的绝缘层,可以使神经元准确传递信息,速度非常快,分工明确,效率也更高。那么刚出生的时候,神经纤维髓鞘形成非常少,神经纤维也非常短,非常少,到3~4周岁的时候,才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的过程。 神经元表面积的60~80%被突触占领,神...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出生后的前30天是宝宝成长最迅速的时期,在这30天里我们可以根据宝宝身体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宝宝的全能训练。 1、抬头训练 目的:锻炼颈部肌肉,扩大视野,促进智力发育。 方法:宝宝在空腹清醒状态下,四肢自然舒展,匍伏在妈妈的胸腹前,妈妈一边向后仰,一边说“宝宝抬头”等,直至仰卧在床,宝宝在移动过程中就会自然地将头抬起。还可在移动过程中在宝宝头的两侧摇铃或拨浪鼓,训练其抬头并转头。每天4-5次,每次1分钟-3分钟。在起初训练时,要将您的手放在宝宝头的两侧加以保护。 2、爬行训练 目的:锻炼宝宝颈、背、四肢肌肉运动,促进脑及身体发育。 方法:每天洗澡、皮肤抚摸后,让宝宝俯卧,用手心抵住宝宝足底,训练他以腹部为支点向前匍匐爬行。每天1-2次,每次1-2分钟。 3、视觉训练 目的:发展形状知觉与注意力,培养愉快情绪。 工具:各种颜色的小玩具(吹塑娃娃、小汽球、小动物等),自制20厘米×20厘米黑白两色图片数张。 方法:在宝宝的小床上方及周围,距宝宝面部20厘米外悬挂一些五颜六色的玩具及父母的放大彩色照片(头面像)。给他看自制...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有六种状态: ①深睡:眼闭合,身体平静,呼吸规则; ②浅睡:眼虽闭合,但面部表情丰富,有微笑、皱眉、噘嘴等,身体有少量自然活动,呼吸不规则; ③瞌睡:眼可半张半闭,眼睑闪动,有不同程度的躯体运动; ④安静觉醒:眼睁开,显得机敏,活动少,对视、听刺激有反应; ⑤活动觉醒:眼睁开、活动多,不易集中注意力; ⑥哭:对感性刺激不易引出反应。新生儿在不同状态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新生儿状态和成人相似,但每种状态持续时间不同。如新生儿每天要睡18~20小时。 (1)、新生儿有看的能力:新生儿生—下来第一天就喜欢看图案,不喜欢看单一色的屏幕。并发现他们对类似人脸图形的兴趣超过对其它复杂的图形。要使新生儿看清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眼20厘米左右处。如给新生儿看红球,当新生儿觉醒时,持红球距宝宝的脸约10厘米处轻轻晃动。 当宝宝看到后慢慢地移动红球,宝宝的眼和头能追随红球移动的方向,头从中线位向左或向右转动,有时会稍稍抬头向上看,有的还有转动180度看红球。 给宝宝看你的脸时,你可以说话或不说活。当宝宝注视你后,慢慢移动你的头向宝宝...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满心欢喜地把新生宝宝接回家后,你会发现有一大堆从未遇到的问题摆在你面前:他吃的不会太多吗?怎么能让他好好睡觉呢……?别着急,我们会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新生儿应该注意的问题 宝宝呼吸时嗓子发响不需要特殊治疗有时爸爸妈妈们会发现,出生不久的宝宝在呼吸时,嗓子会发出一种吱吱的响声。特别是在啼哭或发怒时这种响声会更明显,安静时稍好一些。这时宝宝的啼哭声不嘶哑,也不发烧,吃奶也很正常,精神也很好。 原来之所以出现这种吱吱的响声,主要是因为刚出生的宝宝喉头很软,每当呼吸时,喉头局部就会出现变形现象,使气管变得较为狭窄,这样自然就会发出响声。 随着宝宝的渐渐长大,柔软的喉头慢慢变得坚硬,也就不会发出响声了。所以不需要特殊治疗。 宝宝的胎记一般会自行消退 几乎所有的宝宝出生时都带有胎记。也叫“胎生青记”,医学上称为“色素痣”。大多发生在宝宝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为青色或灰青色的斑块。 胎记的形状大小不一,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用手按压后不褪色,这是由于宝宝出生时皮肤色素沉着或改变引起的,一般在出生后5~6年内自行消退,所...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应与新生儿生后1周内其他原因所致的出血相鉴别: 1、胃肠道出血 应与咽血综合征、先天性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畸形和感染等鉴别。咽血综合征是新生儿出生时咽下母亲产道的血液、带血羊水等,于生后不久即发生呕吐,呕吐物呈棕色,也可有便血,但血量甚微,洗胃后即止吐,无凝血机制障碍。 另外,碱变性试验可用以鉴别母血及儿血,儿血含胎儿型血红蛋白(抗碱性强)、母血含成人型血红蛋白(抗碱性弱)。取呕吐物加水稀释,旋转后取悬液5份,加1%氢氧化钠1份,1~2分钟后观察,棕黄色为母血,红色为儿血。 先天性消化性溃疡和胃穿孔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同时胃壁受累者,均可有吐血、便血;产程中窒息缺氧所致急性应激性溃疡时,可大量吐血、便血,这些疾病均无凝血机制障碍。 2、产伤性出血 多发生于分娩的先露部位,生后即出现,但与本症常有因果关系,或同时存在,相互加重病情。 3、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可在生后1周内出血,但血小板显著减少。 4、其他先天性或后天性凝血障碍 ①其他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及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均为终身性疾病,虽经输血好转,仍可复发...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到底该如何细心护理? 如何给新生儿滴眼药水 消毒棉棒与眼平行,轻轻横放在上眼睑接近眼睫毛处,平行上推眼皮,新生儿眼睑就可顺利扒开,向眼内滴一滴眼药水。即使分娩过程未受感染,出生后,新生儿也可罹患结膜炎、泪囊炎。因此常规为新生儿滴上几天眼药水是必要的。医院一般会在出生宝宝袋中放入眼药水,妈妈可按说明,给宝宝滴眼药水。 口腔护理 新生儿易患鹅口疮。喝完奶后,最好让新生儿喝口水,以冲净口中残留奶液。如新生儿吃奶后入睡,难以喂水,每天早晚可用消毒棉棒沾水,轻轻在新生儿口腔中清理一下,也是可以的。新生儿口腔黏膜细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唾液分泌少,黏膜较干燥,易受损伤,护理时动作一定要轻柔。 鼻腔护理 新生儿鼻内分泌物要及时清理,以免结痂。简便有效的方法是:把消毒纱布一角,按顺时针方向捻成布捻,轻轻放入新生儿鼻腔内,再逆时针方向边捻动边向外拉,就可把鼻内分泌物带出,重复性强,不会损伤鼻黏膜。吸鼻器固然可以清理鼻内分泌物,但分泌物较少时,没有必要使用吸鼻器。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