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新生儿生理性腹泻怎么办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Q:我儿子快3个月了,最近拉肚子,一天5、6次,有时呈奶花样,有时发绿,其他没有什么,吃奶也正常,不知道该怎么办?   A:你孩子的情况很可能属于生理性腹泻,一般吃母乳的孩子4个月之前容易有腹泻症状,因为他的消化功能还很弱,身体的调节适应能力不好,这是个必然的过程。所以只要孩子精神状况好,吃奶没有什么异常,生理性腹泻不必紧张,随着月份增大、添加辅食,一般超过4个月大就会好转。   Q:我女儿11个月大,前两天感冒,发烧一天后开始拉肚子,拉的黄色稀水样,还有泡沫,挺臭的。喘气粗,口气也有酸臭味,有时喝了奶就吐,现在用药治疗,请问生活上该注意什么?   A:如果宝宝需要喂奶粉,最好选择去乳糖的奶粉,因为此时宝宝还没恢复好,糖分不容易消化。让孩子适当吃些稀饭、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品。当然孩子平时吃的辅食不要改变,也不要停下来,如果孩子胃口不好可以减量。还应保护好孩子的臀部,孩子便后要用细软的纱布蘸水清洗,以免反复交错感染。多给孩子喝些水,防止脱水。   Q:我儿子3岁了,感冒、发烧、咳嗽、流鼻涕,这两天又开始拉肚子,每天4到5次,稀糊状。请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用药注意什么? ...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生理的四大注意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于有新生宝宝的家庭来说,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在涉及膳食营养方面,出生后几周至几个月的膳食情况对宝宝日后的代谢功能会产生永久的影响,了解一些新生儿的基本生理知识,对于新爸妈来说很有必要。   胃逆流和胃排空   婴儿的胃肠消化道跟成年人有什么区别。据介绍,从胃在身体里的位置来说,宝宝胃部的位置比较水平,胃有两个口,一个是入口,一个是出口,宝宝跟成年人有一个相反的特点,吃进去的东西如果不经过一定时间去排空,很容易反流出来,因此一定要记得帮助宝宝拍嗝。   此外,新生儿胃排空的时间比成年人要长,母乳在胃里的停留时间是2--3个小时,配方奶的消化时间会更长。我们也可以借此判断宝宝是否够奶吃。如果不到两个小时宝宝就哭闹了,那就是宝宝吃得不够饱了。   婴儿小肠相对更长   大家知道小肠有什么作用吗?据专家介绍,小肠的作用是吸收营养成分。小肠的长度比较长的话,吸收营养成分的几率就比较高。成年人小肠的长度是自身身高的4.5倍,而婴儿可以达到6--8倍。选择用流质食物喂养宝宝,可以促进食物在宝宝小肠里的消化吸收,吸收时间也会更长,有利于宝宝摄取营养。因此,婴幼儿...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生长发育第1周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新生儿护理   那种奇妙的感觉是否让你终生难忘:欢喜、惊异、疼爱、恍如梦中等种种感情交织,还有几分陌生、几分不知所措。那种做了妈妈的体验变得真实而立体,因为与你血脉相连的宝宝就在你的眼前、你的怀中,触手可及。   刚刚出生的宝宝皮肤红红的、凉凉的,头发湿润地贴在头皮上,四肢好像害怕一样蜷曲着,小手握得紧紧的,哭声响亮。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到宝宝满月,这个小生命已不再叫做胎儿,而叫做新生儿了。正常新生儿的体重一般在2500克至4000克之间,身长在46至52厘米,头围34厘米,胸围比头围略小1至2厘米。   新生儿头部相对较大,由于受产道挤压可能会有些变形。头顶囟门呈菱形,大小约2×2厘米,可以看到皮下软组织明显的跳动,是头骨尚未完全封闭形成的,要防止被碰撞,可以用手摸。   宝宝的小脸看上去有些肿,眼皮厚厚的,鼻梁扁扁的,每个宝宝都有些相像。这时的宝宝哭声不算大,呼吸每分钟40至50次,出生后8小时内体温约为36.8-37.2度。   一半以上的宝宝出生后2-3天会出黄疸,大多在第7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医生诊治。脐带一般在4-7天脱落,要特别注意脐带护理,以免...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断脐开始至满28天这段时间内的婴儿。这个时期不同于一般的小儿时期,故如新生儿需用药,更要格外慎重,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观察病情,及时给药。新生儿抗病能力弱,疾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变化快。如常见的新生儿败血症,常表现出吃奶不香、神情木然,如不能及时用药,就会延误病情。   2、在必须用药时,一定要遵医嘱用,家长千万不能随便加药或改变剂量。如果忽视这点,会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   3、外用药物要警惕毒副作用。新生儿皮肤、粘膜对药物的吸收量要比成人相对的多。如果涂擦的范围大,或皮肤本身有炎症或破损,药物的吸收量就有可能达到中毒剂量。如新生儿常用的扑粉、硼酸软膏和溶液,使用不当可导致吸收硼酸过量而中毒。   4、要注意给药途径和次数。根据新生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用药次数,如用滴管慢慢喂服、口腔粘膜给药或静脉滴注。   5、发热时不宜轻易使用退热药。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保暖散热功能不强。在体温不超过38摄氏度时,只要多喂温开水即可,再升高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如仍无效,请医生决定是否使用退烧药。一量体温下降后,应立即停止降温措施。 ...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用药注意事项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期间,一些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需要的时间短,吸收、排泄都比较快,抵抗力弱,容易生病,对药物的反应敏感性强,用药不当,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1.应注意解热镇痛剂的使用:一般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可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贫血,以及肚脐出血、吐血、便血等。   所以一般不用这些药物如小儿退热片、APC片,除非万不得已,不可采用,即使应用,剂量切忌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不可过长。   2.注意某些抗生素的使用:如四环素类药物,都容易引起黄斑牙;氯霉素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可使服药的新生儿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新霉素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耳聋。   3.尽量少用药:对于新生儿,应注意护理,避免生病,尽量少用药,在新生儿发热、炎症时尽量采用中药制剂,清热解毒药,有很好的疗效,选用一些中成药冲剂和糖浆制剂服用。   新生儿用药禁忌   忌服速效感冒胶囊——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肝脏解毒功能也不健全,在感冒发热时若服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肝脏损害。故婴幼儿感冒时,要忌服速效感冒胶...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用药的注意事项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Q:刚才谈到他使用抗生素,在新生儿用药方面有什么特点,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A:新生儿用药,儿科用药跟成人不同,成人不管多大都是那么多,新生儿根据年龄不同,体重不同,儿科有它的剂量,新生儿跟儿科比较起来,因为相对来讲每单位体表面积药物的代谢,代谢率要高一些。   往往用的剂量,按照小儿剂量来讲,可能用得比较大一些。但是有些药物,因为新生儿的肾脏、肝脏处理的功能不如成人,可能就会有药物的储留,在使用剂量上要考虑他的特性。   成人有时候用起来还是非常好的,但是新生儿肝脏暂时还没有处理能力,在新生儿就不能用这个药。再一个新生儿用药,比如退烧,成人退烧打退烧针,新生儿退烧不用退热药,如果用就可能虚脱了,就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有些药物在新生儿没有资料,在新生儿应用的时候,要注意。   新生儿用药的注意事项:   1.应注意解热镇痛剂的使用:一般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可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贫血,以及肚脐出血、吐血、便血等。   所以一般不用这些药物如小儿退热片、APC片,除非万不得已,不可采用,即使应用,剂量切忌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不可过长。   2.注意某些抗生素...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用药要注意哪些问题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新生儿的一些器官和组织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需要的时间短,吸收、排泄都比较快,抵抗力弱,所以容易生病,但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敏感性强,因此给新生儿用药应慎之又慎。   1、避免使用解热镇痛剂类的药物:如小儿退热片、APC片等。因为这类药物可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贫血,以及肚脐出血、吐血、便血等。如果非万不得已必须使用时,也应注意剂量切忌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不可过长。   2、注意某些抗生素的使用:如四环素类药物,都容易引起黄斑牙;氯霉素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可使服药的新生儿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新霉素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耳聋。   3、尽量避免用药或使用中药制剂:父母应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避免其生病。另外,在新生儿发热、炎症时尽量选用一些中成药冲剂和糖浆制剂服用。   新生儿用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及早用药   新生儿抗病力弱,往往起病较急,病情变化较快,而疾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不易被察觉。因此,必须善于观察病情,及早诊断,及时正确用药。如常见的新生儿败血症,常有发烧及白血球升高等现象,而仅表现出神情发呆、吃奶不香,如...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由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症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维生素K缺乏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孕母维生素K通过胎盘量较少,胎儿肝内储存量低;   2、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无细菌,维生素K的合成少;   3、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仅为15微克/升(牛乳为60微克/升);因而母乳喂养的初生儿多见;   4、婴儿有先天性肝胆疾病或慢性腹泻者,影响肠粘膜对维生素K的吸收;   5、母亲在孕期曾使用抑制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   维生素K不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但这些凝血因子的前体蛋白的谷氨酸残基必须在肝细胞微粒体内羧化成γ-羧基谷氨酸,以螯合更多的Ca2+,然后才具有凝血活性,这一过程必须由维生素K参与。因此多数患儿在经维生素K治疗后,其凝血机制得以迅速改善;但早产儿由于肝脏不成熟、上述凝血因子前体蛋白合成亦不足,故维生素K疗效不佳。   二、临床表现   本病可分为以下三型——   1、早发型:生后24小时内发病,常见于孕母使用干扰维生素代谢的药物,如抗凝药(双香豆素)、抗惊厥药(苯妥因钠、苯巴比妥)、抗结核药(利福平)等。可有头颅血肿,颅内、胸腔内或腹腔内出血。   第一页...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疾病的6大特征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新生儿疾病的6大特征   出生后到不满28天的婴儿称为新生儿。新生儿疾病有一些特点与婴幼儿不同,这些特点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掌握这些特点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1、皮肤薄、皮下血管丰富,皮肤的创伤或感染(如脓疱疮)时细菌容易经血管进入血流,发展败血症。   2、脐的残端:是断脐时的创伤,要保持创伤面的清洁,否则成为细菌入侵体内的门户,轻症为脐炎,重者可发展败血症。   3、新生儿患感染性疾病:体温非但不高,反而下降,还有不吃、不哭或哭声低下,反应迟钝,体重不增,出现黄疸等非特异性的症状、体征;遇到上述情况应去医院诊治,否则会贻误病情。   4、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有来自母体的免疫球蛋白IgG,使新生儿不容易得一些疾病(如麻疹)。但另一种免疫球蛋白ZgM,不能通过胎盘到胎儿,而免疫球蛋白M是抵抗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的主要抗体,因此新生儿容易患大肠肝菌的感染(如大肠杆菌脑膜炎、败血症)。   5、新生儿胃肠道屏障机制差,肠道内的细菌容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尤其牛奶喂养的新生儿(母乳喂养时,母奶中有分泌性免疫球蛋A,可增加肠道的免疫抗病功能)。新...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疾病的筛查不可少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家长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新生儿疾病筛查,千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而不愿意作筛查。新生儿疾病在筛查后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患儿才有可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据介绍,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防治某些先天性代谢及内分泌疾病造成的儿童智力低下最有效的办法,可以检查出30多种遗传疾病。其中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听力障碍等就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   苯丙酮尿症发生率全国为万分之一。患儿若能在出生1个月内服用一种低或无苯丙氨酸的特殊奶粉,一般不会出现智力损害。   但如未经处理,95%的患儿智力会呈重度或极重度损害。其筛查如同通过手指验血一样,在新生儿足跟取血测苯丙氨酸浓度便知是否患有苯丙酮尿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俗称“呆小病”)发生率为万分之五,是患儿在胎儿时期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影响患儿身高和智力发育。由于患儿在新生儿期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家长往往拒绝作新生儿疾病筛查。   而一旦患儿出现眼距宽、塌鼻梁、躯干长、四肢短等临床症状后,即使再经治疗,智力低下也已无法挽回。其筛查也是在新生儿足跟取血,作甲状腺功能检...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