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新生儿日常正规护理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新生儿的日常正规护理是新生儿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如护理不当,则可给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通常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保暖   为新生儿做检查及护理时,必须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在中间温度下(24℃~25℃),身体只需通过血管舒缩的变化即可维持正常体温,不需出汗散热或加速代谢产热,此温度最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2.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产母休息室在哺乳时间应禁止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   3.皮肤护理   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在脐带未脱落前,尽量不用盆浴,而采用干洗法为新生儿擦身。脐带脱落后,则可给予盆浴,宜用无刺激性的婴儿专用香皂,浴后要用干软的毛巾将身上的水吸于,并可在皮肤皱褶处涂少许香粉。每次换尿布后一定要用温热毛巾将臀部擦干净,有时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肤发红,这时可涂少许无菌植物油。寒冷季节臀红明显时,还可...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早喂奶有哪些好处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近年来国内外儿科学者对初生婴儿的开奶时间和喂奶次数提出了新的意见,主张早喂奶、勤喂奶,认为这样做有多方面的好处。   1、促进母乳分泌   婴儿刚刚出世后的第一次吮乳,虽然乳汁没有或甚少,但这一刺激可以促使母亲脑下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能促进乳腺分泌。   同时母婴肉体接触,可使母亲感到新奇和兴奋,有助于消除产程中的疲劳。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儿科主任、新生儿专家克劳斯教授研究证明,母乳的分泌多少还与喂奶的次数有关,每天喂奶6次,乳汁分泌互天在500毫升左右,而喂12次,则可达到725毫升。   2、促进胎粪排出   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的胎粪中,含有大量有毒的胆红素,50%可再被吸收入血,早喂奶可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出体外。据观察测定,24小时喂奶少于8次的新生儿,每100毫升血中含胆红素的量平均为9.2毫克,而喂奶超过8次以上,则平均含量在6.5毫克左右。   3、初乳的营养价值高   产后第一天的每毫升初乳中,溶菌酶含量可达609~1279微克。国内研究资料表明,产后2天的初乳中,溶菌酶含量为新鲜牛奶的429~254倍,明说早喂奶的重要。此...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早教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新生儿期的早期教育格外重要。父母应根据婴儿的情况每天进行10分钟教育,具体训练要求是:   1.抓握训练。   把有柄的玩具塞在婴儿手中,让婴儿练习抓握。   2.动作训练。   洗澡后,室温保持27OC,给婴儿做被动操,使婴儿手足运动2—3分钟,有时也可训练婴儿俯卧,使其抬头,但时间只能在几秒钟之内。   3.视觉训练。   用一个红球放在婴儿的眼前,引起婴儿两眼注视,并可慢慢移动,使两眼随红球方向转动。   4.听觉训练。   用摇鼓或铃在婴儿耳边轻轻摇动,婴儿听到铃声可转向铃声方向。   5.触觉训练。   当乳头触及婴儿的嘴边,婴儿会作吮吸的动作。抚摸婴儿的皮肤,婴儿会露出舒适的微笑。   6.发音训练。   要经常和婴儿讲话,虽然婴儿听不懂,但听到父母的讲话声、笑声,婴儿会感到舒适、愉快。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早期教育如何进行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新生儿在感觉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大脑发育,充分进行新生儿感觉的训练,可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如何进行新生儿的感觉训练呢?这就要求当妈妈的抓住婴儿醒来的短暂时机,积极进行各种感觉的训练。   1、刺激吸吮反射,发展感觉反应。婴儿生来就有吸吮反射,可以种用这一条件以乳头触及其唇,舌,引起吸吮反射;以乳头触及左右面颊,引起婴儿左右扭转头部寻找奶头。也可将乳头放在高低深浅不同位置,让他调整自己的位置去适应吸吮,这些刺激可发展新生儿的辫别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适当光刺激,发展视觉反应。新生儿出生第二周后,已有注视力,可用鲜艳带有响声的玩具呈现在孩子的面前,逗引他凝视,再移动玩具,使其追视,训练眼球协调活动,并能引起婴儿各种反应,使之欢快愉悦。   3、给以气味刺激,促进味觉发展。新生儿的味觉反应在出生后已渐形成,在给孩子喂奶时有意识地让他闻一下奶香味,妈妈进餐时让孩子闻一下饭菜的香味,或用筷子头在饭菜上蘸后让孩子品尝一下味道等,通过这些气味刺激,可有效地激发新生儿味觉的发展。   4、经常抚摸皮肤,训练皮肤感觉。妈妈在喂奶时或在洗澡,换尿布时,经常地抚摸一下婴儿的皮肤,尤其是感觉...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时期要加喂鱼肝油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是由于身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造成钙磷代谢失常,使体内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位上,所以骨路发生病变,出现畸形。同时,还影响神经系统、肌肉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   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略,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机体的抵抗力已明显下降,容易得肺炎、腹泻。得病后表现病程长、病情重、病死率高。因此佝偻病对小儿身心健康危害较大。   体内维生素D主要依靠晒太阳的作用形成。因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将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变成胆骨醇(维生素D3)。其次,食物中也含少量维生素D,特别是浓缩鱼肝油中含量较多。   世界各地都有佝偻病,温带多见。我国地处温带,佝偻病的发病率很高,特别是l岁以下的婴儿更为多见。   一些在冬春季节妊娠的孕妇,如果在孕晚期没有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出生的新生儿非常容易发生先天性佝偻病。   新生儿期很少晒太阳,而人奶、牛奶含维生素D很少,不能满足每日的需要量,导致佝偻病加重,影响生长发育。为了防止小婴儿患佝偻病,在新生儿出生半月时,必须加服鱼肝油。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易发哪些疾病?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1)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歇性、表浅的微弱呼吸,是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引起严重缺氧之故,若胎儿心率每分钟超过160次或低于100次均为缺氧征象。轻者一般经清除呼吸道异物、拍打屁股、弹脚心,呼吸可很快恢复。严重者可致脑细胞坏死或于24小时内死亡。   (2)头颅血肿和产瘤新生儿出生数天内见头部出现一圆形肿物,若触之见边缘清楚,不超过骨缝,称为头颅血肿;若触之边缘不清楚,肿块超过骨缝,有波动感,称为头皮水肿,即产瘤。一般血肿可在1至4个月吸收,而水肿可在出生2至3天后消失,不需治疗,切勿按摩,穿刺抽吸。   (3)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引起。有颅内出血者表现为烦躁不安,高声尖叫,呕吐、抽搐、前囟膨隆,头向后仰,两眼凝视,呼吸困难,不吃不喝,嗜睡,肌肉松弛,反射消失。这是一种危重症,抢救不及时易至死亡。   (4)生儿肺炎这也是一种严重病症。新生儿患肺炎时很少咳嗽,仅表现一般状况差,反应低下,口吐白沫,烦躁,哭声无力,不吃奶,体温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青等。本病应送医院抢救。   (5)新生儿溶血症主要是由于母婴血型不...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易发生的六种病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新生儿最易发生的六种疾病:   1、新生儿窒息   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歇性、表浅的微弱呼吸,由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引起严重缺氧所致,若胎儿心率每分钟超过160次或低于100次均为缺氧征象。轻者一般经清除呼吸道异物、拍打屁股、弹脚心,呼吸可很快恢复。严重者可致脑细胞坏死或于24小时内死亡。   2、头颅血肿和产瘤   新生儿出生数天内见头部出现一圆形肿物,若触之见边缘清楚,不超过骨缝,称为头颅血肿;若触之边缘不清楚,肿块超过骨缝,有波动感,称为头皮水肿,即产瘤。一般血肿可在1至4个月吸收,而水肿可在出生2至3天后消失,不需治疗,切勿按摩,穿刺抽吸。   3、新生儿颅内出血   由新生儿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引起。患颅内出血的病儿表现为烦躁不安,高声尖叫,呕吐、抽搐、前囟膨隆,头向后仰,两眼凝视,呼吸困难,不吃不喝,嗜睡,肌肉松弛,反射消失。这是一种危重症,抢救不及时易至死亡。   4、新生儿溶血症   表现为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等。血型不合常见于母亲为O型,婴儿为A型或B型者。这种血型不合事实上很常见,但引起溶血症者仅2.5...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易患6种疾病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1、新生儿窒息   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歇性、表浅的微弱呼吸,由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引起严重缺氧所致,若胎儿心率每分钟超过160次或低于100次均为缺氧征象。轻者一般经清除呼吸道异物、拍打屁股、弹脚心,呼吸可很快恢复。严重者可致脑细胞坏死或于24小时内死亡。   2、头颅血肿和产瘤   新生儿出生数天内见头部出现一圆形肿物,若触之见边缘清楚,不超过骨缝,称为头颅血肿;若触之边缘不清楚,肿块超过骨缝,有波动感,称为头皮水肿,即产瘤。一般血肿可在1至4个月吸收,而水肿可在出生2至3天后消失,不需治疗,切勿按摩,穿刺抽吸。   3、新生儿颅内出血   由新生儿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引起。患颅内出血的病儿表现为烦躁不安,高声尖叫,呕吐、抽搐、前囟膨隆,头向后仰,两眼凝视,呼吸困难,不吃不喝,嗜睡,肌肉松弛,反射消失。这是一种危重症,抢救不及时易至死亡。   4、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患肺炎时很少咳嗽,仅表现一般状况差,反应低下,口吐白沫,烦躁,哭声无力,不吃奶,体温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青等。本病应送医院抢救。   5、新生儿溶血症  ...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是个小使者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母婴交流   我们在新生儿家庭中,总会听到家庭成员对新出生的小使者的赞美和希望。   新生儿来到人间,与家中成员互相交往,母亲当然是其最可亲的对象。当父母每一次接触自己新生的婴儿时,他们的感情是复杂的,充满喜悦,满怀希望,又多少有点担心。   他们都特别仔细地、十分认真并按特定的顺序一项一项地观察这位小使者的头发、眼睛、鼻子、小嘴和面部,接着抚摸小宝宝的小手、小脚和躯体,并轻轻地摇动一下小宝宝的身体,母亲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宝宝这时会很懂事,用眼睛注视妈妈,拥抱她,听妈妈喃喃说话;并闻到奶香、寻找乳头、获得食物。这就是父母和宝宝的互相交往。新生儿来到人间,与家中成员互相交往,母亲当然是其最可亲的对象。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床上品呵护

Public redrain 写于 2010-05-21

  新生儿   出生不久的新生儿过的是“不分昼夜”的生活,哪怕他醒着,也多半躺在舒适的小床上度过。因此,被褥的质量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生儿的被褥应单独准备1-2套,适合于小床使用,被子应选用浅色全棉布或薄绒布来制做,棉胎应用新棉花,因旧棉花不保暖也不卫生,最好不使用旧棉胎改制。棉被不宜过厚过大,一般每条一斤左右即可,大小应与小床的大小相适应,需准备两条,便于洗换,随季节变化而增减,春秋季节可盖一条,冬季盖两条。也可准备2-3床小被套,最好是用全棉布制做,便于换洗。有条件的话,再准备两条小童毯,随气温变化相应增减,因毛毯较薄,保暖性又好,也可在妈妈给新生儿喂奶时使用,可使母婴之间较为密切接触,做到正确哺乳的体位姿势。   新生儿的垫被的准备也非常重要。小床上的垫子不能太软,最好用旧棉胎折叠起来做成床垫,上面再铺一层薄的棉胎就可以了。因为新生儿骨骼较柔软,正处于发育生长阶段,如果床垫太软,如用过软的弹簧床垫或海绵垫,可使宝宝的脊柱经常处与弯曲状态,而容易引起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驼背,并且不利于新生儿活动,影响骨骼、肌肉的发育。   新生儿的床单,最好采用全棉制品,要比小...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