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不知道该怎么清洁宝宝的五官,用什么,怎么做,都是第一次,不做不行,做错了更不行。 还有,宝宝面对并不适应的新环境,难免出点小麻烦,若是小小的嘴巴和眼睛出了问题,妈妈仅仅心疼是不够的,此时你的小宝宝需要你更精心的照料。 新生儿头面部、五官的生理特点 1、头面部 头部相对较大,约为身长的1/4,出生时头围33~34厘米,前囟斜径为2~2.5厘米,(前囟约在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已闭或尚开放,(后囟于2~4个月时闭合)。可隐约辨认骨缝,头皮可由于局部水肿而形成产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吸收。 面部皮肤与全身皮肤一样十分娇嫩,其上覆以多少不等的灰白色胎脂,以后逐渐吸收。胎脂吸收后,由于表皮薄,皮肤富于血管而呈浅红色。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3天可出现黄疸,约在生后10~14天消退。 2、五官 嘴: 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有小白点,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一般在生后2~3周逐渐消失。 鼻: 鼻尖部可见到粟粒疹,鼻腔较狭窄,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现象。 眼睛: 眼睑处可见...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产伤是由于分娩时使用钳产、吸引产等牵拉头部,或助产时用力过猛引起,其种类颇多,损伤程度不一,大致可分为软组织损伤、骨折、周围神经损伤、内脏损伤四大类。现简述几种常见产伤。 一、产瘤 产瘤(caputsuccedaneum)是头部先露部位头皮下的局限性水肿,又称为头颅水肿或先锋头。 [病因]由于产程过长,先露部位软组织受压迫所致。 [临床表现]主要为水肿,水肿的部位根据先露部位不同而异。头先露者,最常见的部位为顶部,形成一个质软的隆起,可超过骨缝,边界不清,压之有柔软凹陷感。 [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局部压迫消失,血液循环恢复,水肿逐步吸收,产瘤在数日内可消失,无需特殊治疗,更不用穿刺,以免引起继发感染。 二、头颅血肿 头颅血肿(cephalohematoma)是头颅骨膜下出血形成的血肿。 [病因]由于分娩时胎头与骨盆磨擦,或负压吸引时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留在骨膜下所致。 [临床表现]出生后数小时到数天颅骨出现肿物,迅速增大,数日内达极点,以后逐渐缩小。血肿以一侧多见,偶发生于双侧。因骨膜紧贴该骨边缘,故血肿不越过骨缝线...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但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应尽量鼓励母乳喂哺至少到4个月,尤其是要强调让新生儿吃到最初一周内的初乳。 1、配方乳喂养 在没有母乳的情况下,配方乳喂养是较好的选择,特别是母乳化的配方乳。目前市场上配方乳种类繁多,应选择“品牌”有保证的配方乳。有些配方乳中强化了钙、铁、维生素D,在调配配方乳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不能随意冲调。婴儿虽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但调配过浓增加他消化的负担,冲调过稀则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正确的冲调比例,若是按重量比应是1份奶粉配8份水。若按容积比应是1份奶粉配4份水,按此比例冲调比较方便。奶瓶上的刻度指的是毫升数,如将奶粉加至50毫升刻度,加水至200毫升刻度,就冲成了200毫升的牛奶,这种牛奶又称全奶。消化能力好的婴儿也可以试喂全奶。 比起母乳喂养,冲调奶粉显得有些麻烦,尤其是在夜间喂奶,没等冲好,饥饿的孩子就会啼哭不止,这时急急忙忙冲好的奶又很烫,孩子不能立即吃。使用配方乳要妥善保存,否则会影响其质量。应贮存在干燥、通风、避光处,温度不宜超过15度。 2、牛...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人工喂养的3个常见问题 新生儿能喂鲜牛奶吗? 鲜牛奶含有丰富的钙质,是很好的乳品,但鲜牛奶不适宜喂养新生儿。鲜牛奶中含有充足的蛋白质,比母乳高出约3倍,但鲜牛奶中的蛋白质,有80%是酪蛋白。酪蛋白在胃中遇到酸性胃液后,很容易结成较大的乳凝块。新生儿消化吸收功能原本比较弱,因此很难消化鲜牛奶,容易溢乳。 什么样的奶粉好? ●1岁以内的小婴儿,适合喂养母乳化奶粉,也就是配方奶。 ●3岁以上的幼儿可以喝鲜奶。奶粉在制作过程中,一些维生素被破坏了,尤其是维生素C。鲜奶中原来微小的脂肪粒,在加工成奶粉时变大了,使奶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另外,鲜奶中钙含量也高,糖含量低,比较适合3岁以上小儿食用。 ●在选择奶粉时还要注意:包装要完好无缺,不透气;包装袋上要注明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保存期限,保存期限最好是用钢印打出的,没有涂改嫌疑。奶粉外观应是微黄色粉末,颗粒均匀一致,没有结快,闻之有清香味,用温开水冲调后,溶解完全,静止后没有沉淀物,奶粉和水无分离现象。如果出现相反情况,说明奶粉质量可能有问题。 ●虽然有的奶粉保质期比较长,但最好购买...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但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应尽量鼓励母乳喂哺至少到4个月,尤其是要强调让新生儿吃到最初一周内的初乳。 1、牛奶喂养 牛奶含有比母乳高3倍的蛋白质和钙,虽然营养丰富,但不适宜婴儿的消化能力,尤其是新生儿。牛奶中所含的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多,脂肪球大,又无溶脂酶,消化吸收困难。 牛奶中含乳糖较少,喂哺时应加5-8%糖,矿物质成分较高,不仅使胃酸下降,而且加重肾脏负荷,不利于新生儿、早产儿、肾功能较差的婴儿。所以牛奶需要经过稀释、煮沸、加糖3个步骤来调整其缺点。 出生后1-2周的新生儿可先喂2:1牛奶,即鲜奶2份加1份水,以后逐渐增加浓度,吃3:1至4:1的鲜奶到满月后,如果孩子消化能力好,大便正常,可直接喂哺全奶。 奶量的计算:婴儿每日需要的能量为100-120kcal/kg,需水分150ml/kg。100ml牛奶加8%的糖可供给能量100kcal。 2、羊奶喂养 羊奶成分与牛奶相仿,蛋白质与脂肪稍多,尤以白蛋白为高,故凝块细,脂肪球也小,易消化。由于其叶酸含量低,维生素B1...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但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应尽量鼓励母乳喂哺至少到4个月,尤其是要强调让新生儿吃到最初一周内的初乳。 1、配方乳喂养 在没有母乳的情况下,配方乳喂养是较好的选择,特别是母乳化的配方乳。 目前市场上配方乳种类繁多,应选择“品牌”有保证的配方乳。有些配方乳中强化了钙、铁、维生素D,在调配配方乳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不能随意冲调。 婴儿虽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但调配过浓增加他消化的负担,冲调过稀则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正确的冲调比例,若是按重量比应是1份奶粉配8份水。若按容积比应是1份奶粉配4份水,按此比例冲调比较方便。 奶瓶上的刻度指的是毫升数,如将奶粉加至50毫升刻度,加水至200毫升刻度,就冲成了200毫升的牛奶,这种牛奶又称全奶。消化能力好的婴儿也可以试喂全奶。 比起母乳喂养,冲调奶粉显得有些麻烦,尤其是在夜间喂奶,没等冲好,饥饿的孩子就会啼哭不止,这时急急忙忙冲好的奶又很烫,孩子不能立即吃。使用配方乳要妥善保存,否则会影响其质量。应贮存在干燥、通风、避光处,温度不宜超过15度...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的睡姿主要由照顾人决定,一般中国人的习惯认为要让孩子及早把头躺平,因此多采取仰卧位,而且还用枕头、棉被、靠垫等物固定他们的睡姿,这是不科学的。而欧美人的习惯是让孩子俯卧,认为这样不影响孩子大脑的生长发育,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护养的疏忽问题,新生儿窒息死亡的比率也居高不下。 睡姿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不应固定睡姿不变,应该经常变换体位,更换睡眠姿势。 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屈曲,为了帮助他们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粘液流出,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侧卧位睡眠既对重要器官无过分地压迫,又利于肌肉放松,万一婴儿溢乳也不致呛入气管,是一种应该提倡的小儿睡眠姿势。 但是,新生儿的头颅骨缝还未完全闭合,如果始终或经常地向一个方向睡,可能会引起头颅变形。例如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型扁平,长期侧卧会使孩子头型歪偏,这都影响外观仪表。 正确的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变换体位,更换睡眠姿势,吃奶后要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轮压向前方,否则耳轮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 (编辑:邓亚平)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 相关链接: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9字要诀 早产儿呼吸暂停咋办 很多家长认为新生儿除了睡眠、吃奶和哭,还能有什么本领呢?其实不然。新生儿生下来就有很好的视听觉、运动和模仿能力。如果你给他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他就会以独有的方式适应世界,体验人间的生活。他会带着好奇心,安静不动地注视着你,专心地听你说话。他的眼睛会睁得很大,也很机敏。他还特别喜欢看东西,如红球,有鲜明对比条纹的图片。新生儿还特别喜欢看人的脸,当人脸或红球移动时,他的目光会追随着移动。正常健康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听觉,当你在他耳边轻轻地用柔和的声音呼唤时,他会转脸来看你。 新生儿的运动能力也很强,如果你将新生儿扶着竖起来,使他的足底接触床面,有的新生儿会两腿交替迈步走路。当竖抱新生儿时悬垂的足背碰到桌子边缘,小儿会自动迈步踏到桌面上,很象上台阶的动作。当你把新生儿俯卧时,有些新生儿竟能稍微抬一下头或左右移动一些,以免堵住鼻孔。 新生儿除了听、看、运动方面的能力外,还有惊人的模仿大人面部表情的能力。当小儿处在安静觉醒状态时,距小儿20-25厘米,让他注视你的脸,然后你尽可能伸出你的舌...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正常的初生小婴儿有许多生理特点不同于儿童和成人,新爸爸妈妈们怎样判定哪些情况属正常现象或者是病态的呢? 一、睡梦中出现呼吸快慢不均、屏气等现象 新生儿胸腔小,气体交换量少,主要靠呼吸次数的增加维持气体交换。正常的呼吸频率是40-50次/分,由于小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呼吸节律有时会不规则,特别是在睡梦中,会出现呼吸快慢不均、屏气等现象。 二、打嗝、溢乳 新生儿胃呈横位,靠近食道的贲门括约肌不发达,而靠近十二指肠的幽门括约肌发达。尤其是吸吮急、奶水较冲或喂奶后未排气(方法:竖抱小儿,轻拍背部约5-10分钟,待打嗝后再放下,右侧卧。)的情况下易打嗝、溢乳。另外小儿剧烈哭闹时也会出现打嗝、溢乳现象。 三、鼻塞、打喷嚏 因为婴儿鼻粘膜发达,毛细血管扩张且鼻道狭窄。当他吃奶或有正常分泌物时都会因弊气而鼻塞的。父母要为小婴儿清理鼻道。如果婴儿洗澡、换屎布等情况下受了凉,也会打喷嚏。是身体的自我保护现象,不一定是感冒。 四、手心、脚心易出汗,睡觉时头部也微微出汗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周围...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低血糖发病越早,血中葡萄糖数值越低,存在时间越长,越易造成智力低下、脑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如果延误诊断,治疗不及时,也可导致死亡。 新生儿低血糖最多见于患糖尿病的母亲所生的小儿。 因为小儿在出生前一直处在母亲体内血糖较高的环境中,以致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出生后,小儿体内胰岛素仍处于亢进状态,故于生后数小时内,小儿血糖急剧下降。另外早产儿、双胎、体重极低的新生儿肝脏内肝糖原贮存量都较少,如不提前喂奶,易发生低血糖。患重病的小儿葡萄糖消耗增加,易致低血糖。此外有些遗传性疾病也可引起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症状多在出生后24~72小时出现,患糖尿病的母亲所生小儿在生后几小时即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开始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较多,软弱无力,哭吵要吃奶等。如低血糖不能及时纠正,可出现嗜睡、抽搐、昏迷、呼吸增快、呼吸暂时停止等严重表现。 因为新生儿低血糖存在时间越长,越易影响小儿智力,所以母亲要尽早给小儿喂奶,不能吃奶者要静脉补充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对患糖尿病的母亲所生小儿及双胎、早产、体重极低、患重病的小儿要定时查血中葡萄糖数值,如果血糖低于2.2...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